2022年11月26日,第四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中醫藥與人類健康分論壇在成都天府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成都中醫藥大學、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道地藥材多維評價專業委員會、成都市科技協同創新促進會、成都中醫藥學會承辦。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校長、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彭成教授,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陳士林研究員,成都市科協原副主席盧曉東等出席會議,來自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成都大學附屬醫院、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和成都市各區縣的20家中醫醫教研機構、企業的負責人和專家學者共50余人現場參會。
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彭成教授在開幕式上致辭。他指出,回望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間,中醫藥的發展面貌煥然一新、發展成就振奮人心,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醫藥行業要緊跟時代潮流,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乘勢而上,聚勢而強,加快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答好中醫藥發展新答卷,讓“中華文明的瑰寶”成為一張張“濟世良方”。
論壇的主旨演講環節邀請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國內外知名院士、國際學術組織負責人、專家學者等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聚焦學術發展前沿,圍繞研究優勢領域,暢談未來中醫藥與人類健康,共話健康夢想,共享思想盛宴。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德裔美國生物化學家Thomas Südhof(托馬斯·蘇德霍夫)教授報告題目為《基于轉化神經學的藥物開發:我們在哪里》;國家杰青基金獲得者、北京大學藥學院蔡少青教授報告題目為《中藥赤芍治療膽汁淤積的作用機制和藥效物質研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王永炎教授報告題目為《文明互鑒,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全軍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解放軍總醫院肝病醫學部學術主任肖小河將軍報告題目為《結合臨床的中藥創新研究與實踐》;英國皇家學會院士、英國癌癥研究與核酸結構研究所主任、英國鄧迪大學生命科學學院David M. J. Lilley(李大衛)教授報告題目為《核糖核酸是小分子的精致配體:核糖開關的結構和機制》;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首席教授、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彭成教授報告題目為《西南特色中藥資源的系統研究》;奧地利格拉茨大學藥物研究所所長、國際民族藥物學學會主席、藥用植物和天然產品研究學會會長Rudolf Bauer(魯道夫·鮑爾)教授報告題目為《歐洲藥典所收錄中草藥專著最新動態》;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陳士林研究員報告題目為《本草基因組學與中藥現代化》;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教授、研究生管理委員會主席、生物醫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沈劍剛先生報告題目為《安宮牛黃丸減少腦卒中溶栓出血及死亡率的分子靶點及其安全性評價》。
成都中醫藥大學科技處副處長/期刊中心主任余成浩教授、藥學院/現代中藥產業研究院院長韓波教授共同主持了會議。
本次論壇聚焦中醫藥與人類健康,充分交流了中醫藥領域最新科技發展動態,為促進中西醫學合作、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分享中醫防治疫病經驗、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了中醫智慧和科技力量。
(圖、文/科技處 藥學院/現代中藥產業研究院)